媒体报道

Media

航空战疫,唯快不破——空港大通关基地

时间:2020-02-24媒体来源: 城市样本研究

01-背景--物资难通关,时间都去哪儿了?

今年的春节被新冠疫情夺去了热闹喧嚣,安静之下却潜藏着各界对抗疫情的紧锣密鼓。不知道小伙伴们是不是都宅在家里,小编碰巧从国外返回,入境的时候填表、测体温、再填表,等待了一个多小时才瑟瑟发抖的从机场出来。

图:疫情影响下的机场

 

人的通关等1小时就会觉得遥遥无期,殊不知货物的通关时间往往需要几天时间。在疫情之下,国际援助或捐赠的口罩、消杀用品、药品等物资货量短时间内剧增,各个口岸纷纷开出绿色通道,提出“零等待”通关,这对于口岸海关、检验等工作人员压力巨大。

图:北京海关查验人员对进口防疫物资进行检查

 

那么问题来了,货物通关,时间都去哪了呢?到港之后往往海关审半天,第二天商检,如果遇到抽检或检疫,等待时间会更久,再加上各环节之间等待办理的灰色时间,整个通关过程漫长。因为货物的口岸通关涉及海关、外经贸主管部门、运输、仓储、海事、银行、保险等数个国家执法机关和商业机构,通关流程系统庞大复杂。传统通关模式大量检查、查验,验证流程重复、交叉、繁杂,办事机构分设,信息不共享,流程不紧凑,极大拖延了通关时间。如图中展示了国内某机场通关所需的部分办事部门,在空间与办事流程上的分离普遍存在。

图:我国某国际机场通关区域空间示意图

 

 

在没有防疫绿色通道加持的传统通关模式下,国际货物可能需要五到七天时间才能完成全部查验与手续,实现通关。长通关时间不仅影响货物流通,还意味着需要占用大量的仓储资源进行暂存,对于土地使用和后续货物进出港都十分不经济,直接限制了空港的业务规模,在特殊时期维系着救援供应链的运转,一天的滞后在疫情面前都显得十分致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通关基地代表的快速通关概念的价值再一次显现出来。如果“大通关”战略平时就在各个机场口岸得以实现,那应对突发情况时对物资的进出与调配则会显得更加从容。

 

02 -大通关·一个管理模式衍进的概念

 

所谓“大通关”,是指各口岸管理部门与物流企业之间通过采取相应手段,使口岸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高效运转,实现快速、便捷通关。其核心是提高通关的效率和速度。通过提前报关备案、合并查验流程、线上协调操作、紧凑流程环节等手段,能大幅缩短货物等待通关的时间。

完美的“大通关”模式,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对传统通关进行升级。

硬件方面侧重空间供给,应集中缩短物流距离,“一个海关、一个查验场、一次通关”,将通关管理各部门在围网内空间聚集,联合办公,将国际货运区、口岸服务区和保税物流区三大功能区块密切联动,便于货物在通关中各流程操作的“无缝衔接”;

图:大通关基地的三大功能区块,三者之间交互与联系密切

 

软件方面则是办事模式的演进,应建立“单一窗口”的管理服务平台,“一个平台、一个界面、一点接入、一次申报”,海关、检验检疫、边防等口岸联检部门和国税、外管、商务等部门的公共信息数据交换协作平台,实现一单多报、协同查验、电子申报、网上核销,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现硬件、软件的共同升级,才能实现真正理想的大通关模式。

作为空间规划设计人员,我们的工作更多在对空港“硬件”提升上面,将口岸服务、国际货运和保税物流三大功能区相关空间集聚,合理组织口岸货物、人员的交通流线,为减少通关查验损耗提供条件。

 

03    经验·北京首都机场大通关基地

笔者整理国内大量空港物流园、综合保税区的资料发现,在航空港领域,真正实现大通关模式的口岸很少,北京首都机场是其中具有较为成熟经验的案例。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北京首都机场大通关基地的设计。

图:北京首都机场大通关基地设计方案中的流线与控制

 

第一,首都机场大通关基地三大功能区齐备,空间关系紧密相邻,缩短了货物进出港程序办理时的交通消耗;

第二,空间布局依照各功能对空侧资源的依赖程度呈圈层布局,依赖越小的功能布局在越外层,符合使用规律;

第三,基地整体围网管理,各功能地块有独立的围网和卡口管理,口岸服务、监管、查验等功能布局集中,便于通关操作;

第四,交通组织清晰通畅,各功能地块通过卡口管理,均可独立进出场,而在整个大通关基地内部设计有两条直通交通走廊(图中绿色线表示),需要通关处理的进港货物可以直通查验区进行通关、出港货物直通机坪装卸区,极大简化了货运流线。

首都机场大通关基地的空间设计彰显了管理清晰、通关便捷的思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04    矛盾·“软件升级”推行的困境

大通关模式优势很多,但在各地实际推行时却困难重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关程序的集合与缩减存在难度。

“一次通关”需要海关、联检等各有关部门在机场物流区域围网内设置专门的联合办公处,配备专员现场办公,但地方机场的办公人员配置较为紧张,难以实现联合机构的组建。

同样,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极为常见也容易理解,实现信息无差别互通或者建立统一共用的管理平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推动流程改革,是长期优化的过程。

诚然,如北京首都机场这样高地位的国际机场确实有资源和实力实现大通关基地的设计与建设,各地也有广泛而积极的实践探索。而我们作为规划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应从空间设计角度出发,为大通关基地的实现提供空间支持,为促进大通关战略的早日普及实现尽我们的力量。

 

特别说明: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移动版